近期出現的一系列投資擔保公司老闆失聯事件,讓人對投資擔保行業感到擔憂,這些涉事公司當初是用什麼方式一環扣一環地“忽悠”了投資人?投資人有什麼辦法識別出其中漏洞及時規避?記者就此採訪了正規投資擔保業的業內人士。
  第一步
  “高息理財”傳單塞到手
  見招拆招:不是誰都能吸收公眾存款
  第一個環節是接觸後的識別,在此之前,很多人都曾在商場、車站等人流密集地區接到過這樣的傳單——某某投資公司高息第三方理財產品,收益穩定年收益12.5%(甚至更高)起……
  業內人士介紹:很多人看到這,會以為是高息存款(因為很多人印象中只有存款才給利息),就此上當。實際上,此類宣傳信息本身就值得警惕,因為在我國目前法律法規框架下,只有銀行可以吸收公眾存款,其他的都不具備這個資格。如果接到傳單的人能夠在這個環節就拒絕瞭解進一步信息,可以避免潛在的風險。
  第二步
  “第三方理財產品”迷人眼
  見招拆招:查看其發行理財產品的審批資質
  但很多人都會進入第二個環節,就是自己發現、或者經發傳單的業務員介紹,註意到宣傳單上說的並不是存款,而是第三方理財產品,投資人往往就會把它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划上等號,就此上當。
  實際上,理財產品也不是誰都能發的,在目前法律法規框架下,只有通過信托、券商、銀行、公募基金以及經過監管部門備案的私募公司才能發行理財產品,也就是需要具備相關金融資質的金融機構才可以發行理財產品。而且每一款理財產品都是要經過備案或審批的。
  投資人如果在進一步瞭解過程中,索要企業發行理財產品的審批資質,再到相關網站或聯繫相關部門核對,發現其並不具有發行理財產品的資質,就此遠離,也可避免潛在風險。
  第三步
  請投資人到公司瞭解情況
  見招拆招:調查其有無擔保資質很關鍵
  但多數投資人沒有進一步瞭解發傳單的公司是否有相關資質,認為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理財產品,往往就會進入第三個環節——被業務員請到公司進一步瞭解情況。在這個過程中,此類投資公司實際上有一個很微妙的漏洞——擔保。
  此類公司在介紹時基本上都會說“之所以叫第三方理財產品,是因為您的錢不是借給我們公司,而是借給另外一家企業,我們公司從中擔保,持有借款企業的抵押品(房產等),假設借錢的企業跑了,我們擔保公司可以把抵押品賣了,連本帶息給您,所以您的投資是絕對安全的。”
  實際上,“擔保”這個業務也不是哪個公司都能幹的,擔保機構分為非融資性擔保機構和融資性擔保機構,而融資性擔保機構除了要有最基本的工商執照之外,還要有省一級金融監管部門頒發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。
  截至今年9月份,沈陽市真正獲得這種經營許可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只有51家,是正規擔保機構。而近期出現的很多老闆失聯的投資公司,都不具備此類資質。這些公司以前也掛著某某投資擔保公司的名頭渾水摸魚,但今年五六月份,由於國家嚴厲查,這些無證公司將原來的“某某投資擔保公司”改成了“某某投資管理公司”。
  雖然名稱上不敢叫擔保了,但此類公司向客戶介紹時還是會說做擔保。假設投資者能夠及時查詢其是否具有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,假設其無法出示或出示的證照經查詢是假的,那麼這家公司顯然是在違規經營擔保業務。
  第四步
  借款方聽起來有很好的“賺錢能力”
  見招拆招:實地瞭解借款企業經營狀況
  但部分投資者並不瞭解“投資管理公司不能從事擔保業務”這個細節,也沒有經過充分的調查和瞭解,就相信了業務員的說辭。在這種情況下,業務員往往會向投資人介紹借款企業的“實力”,通常是通過展示宣傳片、企業資質複印件、行業分析報告等,向投資人描繪這家企業非常賺錢,把錢借給他們就能獲得高額收益。
  業內人士介紹:這是投資人能否規避風險最關鍵的一環。
  實際上,即便該公司具有融資性擔保機構的資質,投資者在投資前,也要對借款企業(融資企業)進行認真調查,比如實地探訪,到借款企業當地工商稅務機構瞭解企業經營狀況,不能光憑宣傳片和對方提供的企業資質複印件就輕信業務員的描述。否則,等於盲目投資,風險極大。
  第五步
  展示“足以抵債”的抵押品
  見招拆招:核實借款方抵押品真實價值
  很多投資人會說,我並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去外地考察這個企業的具體情況。業內人士表示,投資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,不是憑著常識就能投的,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建議謹慎參與。另外,投資人往往還有最後一個防線,就是對擔保方所持有的抵押品進行調查。
  一些業務員為了取信客戶,通常都會直接展示借款方交到該公司的抵押品,並稱這些抵押品是借款方融資金額的幾倍都不止,所以即便借款的企業跑了,光這些抵押品就足夠償還投資者了。
  此時,投資者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核實抵押品(如房產、礦山、有價證券)的真實性。比如到抵押品所在地(或聯繫當地相關部門)核實是否真的存在這些房產或礦山,如果真的存在,是否存在二次抵押或多次抵押,如果是首次抵押,那麼抵押品的真正價值是多少錢,變現能力如何。近期採訪的一系列老闆失聯的投資公司,其受害的投資者多數都不太清楚抵押品的真正價值,認為那是擔保方的事,實際上,如果當初對抵押品做充分核實,也有望規避風險。
  投資不能憑“感覺”,需充分學習
  業內人士表示:提醒大家,金融行業屬於特殊行業,從事吸收存款、發行理財產品、擔保等業務都需要專項的資質和審批,不具備資質的企業是不能開展相關業務的。而且,金融投資也屬於一個專項行業,普通人如果想做投資,需要對行業進行充分的瞭解,不能憑一時的“感覺”,要掌握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和行業特性,具有一定的風險識別能力,而如果只憑藉日常知識就開展投資,風險是非常大的。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主任記者 於濤
  (原標題:涉事公司“5步棋”套牢投資者本報教你如何“止損”規避風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kfauvl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